传染病管理制度十篇

范本咖 人气:2.12W

传染病管理制度 篇1

一、 疫情管理原则

传染病管理制度十篇

成立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

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防保科和有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研究疫情、院内管理、质量控制情况,并做好记录。

防保科具体负责疫情报告的管理工作,实行网络直报,设立专职疫情管理人员负责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工作。

责任报告人:本中心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放射科和检验人员。

报告、管理原则:谁接诊

……(本站.省略333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看全文方法:付费极速开通 投稿换积分 注册 登陆

):

__.流行性感冒__.流行性腮腺炎__.风疹__.急性出血性结膜炎__.麻风病__.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__.黑热病__.包虫病__.丝虫病__.感染性腹泻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外〕__.手足口病

(二)监测传染病

(_)卫生部和本市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

(_)本市要求报告的非法定传染病:水痘。

(_)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死亡病例及其他不明原因传染病。

(_)国家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要求报告的其他传染病。

三、报告时限:

(一)传染病个案报告时限

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于_小时内通过网络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病办公室报告。

责任报告人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丙类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规定须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诊断后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于__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二)传染病暴发和流行报告时限

本中心发现甲类、乙类或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立即报告院部审核,由领导电话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管理人员_小时内做好网络直报。

四、报告程序:

_.责任报告人在医疗诊治中如发现法定报告传染病病人(包括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或病原携带者时,应立即认真、规范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以下简称“传报 ……(未完,全文共1438字,当前只显示865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传染病管理制度 篇2

1、学校成立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确保组织落实。组长:刘宁,副组长:孟树清,成员:万红、王菊、黄春莲、唐凤和各班主任。学校分管领导、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各班主任为日常管理工作人员。

2、传染病防治宣传培训。学校对教师开展传染病防治宣传培训,每学期至少两次,收集培训材料、作好培训记录。

3、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学校利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全校集会、红领巾广播、黑板报、主题班(队)会等形式,结合季节性、流行性等时机,在师生中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爱清洁、讲卫生,不吃不洁食品、无“QS”标识的食品,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等,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自我保护意识。

4、学校建立学生晨检工作制度,持之以恒地开展学生晨检查工作。

5、加强卫生工作的组织管理。学校实行环境卫生、健康教育、食品卫生工作的分块负责制管理,实行环境卫生划区管理,明确职责,确保校园、教室等各责任区内清洁,无卫生死角。

6、加强健康教育,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按照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学校人口密集的特点,容易在师生中发生常见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肠道传染病等,由分管领导牵头,教导处、少先队大队部、体卫教研组长要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等健康教育讲座,定期出“体卫”黑板报。

7、学校定期对校内通水沟、垃圾场、厕所、各室等进行消毒,并要求各室经常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流通。

8、加强学校食堂管理,落实食堂管理的制度和要求,防止“病从口入”。

9、学校建立并落实传染病预防接种查验制度。

传染病管理制度 篇3

一、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1、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3、 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 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5、 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二、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

1、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2、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3、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组织医院专家组会诊确认,同时上报县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4、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传染科(内科)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科进一步治疗。

5、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6、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7、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

备注: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三、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直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技术指导文件,严格按要求进行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2、报告的方式:本单位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并按要求进行电话报告。

3、报告的程序为:传染病病例的报告由首诊医生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报告卡(按要求电话报告)—>疫情管理人员收卡、登记—>网络直报(需电话报告县CDC的按要求报告)。

4、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

(1)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的病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同时,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2)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等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3)对其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进行报告。

5、个别病种的确认须由相关单位认可后方能上报:

(1)脊髓灰质炎,要由国家确认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2)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须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3)艾滋病,应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6、每月29日前检查追踪上月和本月已报告病例卡片的诊断变化和转归情况,如疑似病例改为确诊病例或排除、未分型改为已分型、死亡等,要对原报告卡进行订正报告。

7、在传染病漏报自查、检查和暴发调查中发现的未报告病例,要及时补充录入。

四、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

1、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及人员配置

(1)配备专用计算机1台进行疫情网络直报工作;

(2)配备2名工作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集、录入、初审及相关传染病管理工作(1名为专职);

(3)有人负责本单位网络直报系统硬件与网络维护,以保障其正常运行;

2、责任报告人填卡要求

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完整的合格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包括初次报告、订正报告(含死亡订正)。医生填卡时,尽力询问病人的详细现住地址,得到病人的准确可靠地址,具体到乡镇、街名和门牌号。

3、直报人员职责及网络填报要求

(1)直报人员之一必须为疫情管理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性病、慢病、居民病死亡原因、症状监测等项工作的网络直报及电话报告工作;

(2)直报人员负责每日的收卡、录入、初审工作。常规收卡上、下午各一次;常规录卡应在17点30分前完成;特殊情况立即录入,不得延误;

(3)将“现住址国标”下拉框逐级选至乡镇级,以避免红卡的出现;如遇到现住地址不详的卡片,即作为市内、省内和省际流动人口处理:录卡操作时,在“现住址国标”栏逐级选中“不详”,并在“现住详细地址”栏填写“不详”或已获得的.内容。系统会自动将此类卡片统计在本地流动人口发病数内;

(4)若病人为学生,必须在患者单位栏内填写学校正式全称及班级名称,勿用简称;

(5)艾滋病、HIV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副卡;

(6)妥善保管好用户编码及密码,确保直报系统处于正常、安 全的运行状态;

(7)纸质卡片是电子疫情资料形成的重要原始依据,要保留三年备查。

五、门诊日志、住院病人登记管理制度

1、门诊日志

(1)门诊日志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初诊和复诊、处理、报卡九项基本内容,必须逐项填写完整,不能用症状代替诊断;

(2)门诊日志由临床医生填写,于次月5号前汇总交院办公室;

(3)挂号与日志登记符合率不低于90%。

2、住院病人登记:住院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须逐项填写,由各病区妥善保存。

六、检验科、放射科传染病登记管理制度

1、检验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送检日期、姓名、性别、送检样品、化验项目、化验结果、检验人员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2、放射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病人姓名、性别、检查结果、初步诊断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七、传染病报告培训制度

1、培训对象为所有医务人员、总值班人员。

2、培训计划:每年对所有医务人员至少培训一次,新来人员在岗前培训时必须进行《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报告相关内容培训。

3、培训时间:每年上半年、下半年各培训一次,新进人员8月培训。

4、培训内容:根据需要选择性的培训《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修订版)》、部分《传染病诊断标准》等。

5、考核:根据培训内容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答卷),不合格者需补考至合格为止。

八、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职责

1、搞好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有分管领导、科室、人员。每月召开疫情例会一次,研究疫情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各种疫情管理制度,并认真实施。

3、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疫情报告意识。

4、健全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检验、检查传染病登记本等,备足报告卡,以保证疫情报告工作的正常开展。

5、每月对全院进行一次疫情漏报检查。检查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住院病人登记本及传染病登记本、检验科的传染病检验登记本、放射科的传染病检查登记本。把疫情检查情况纳入医院全年目标考核体系中,并将每月疫情检查结果进行公布,按制度进行奖惩。

6、负责对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核对、网络直报、登记、卡片保存等工作。

7、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的传染病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对新入人员传染病知识的岗前培训。

8、配合疾病控制中心的流调及采样工作。

传染病管理制度 篇4

为加强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管理,确保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的有效运行,提高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有关文件的要求,结合我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本制度。

一、报告病种

_、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_、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

……(本站.省略495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看全文方法:付费极速开通 投稿换积分 注册 登陆

_、我院只报疑似肺结核(不必填专报卡),需填写传报卡、进行网络直报,并在备注中写明转诊情况。肺结核还需填写肺结核病人就诊介绍信及转诊单,并将传报卡和转诊单按时寄送北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报告程序与方式

防保科承担我院的传染病报卡工作,负责报卡人员在接到有关科室传送的传染病或疑似病例时,按要求进行网上直报,并填写传染病专用登记本及传染病报告卡,同时负责通知相关临床医生在门诊日志上给予登记,并将传染病报告卡送院质监科。各首诊医生必须按要求认真填写门诊日志。各服务站、诊所能自行诊断的传染病可通过院内网络及时发送给防保科,由防保科负责报卡。

四、报告时限

_、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以及其它暴发的传染病疫情时,接诊医生诊断后应于_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本院防保科报告,防保科应立即报告院长,同时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即北仑区疾控中心)报告。

_、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部分按规定报告传染病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__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五、医院传染病报告相关科室责职:

_、防保科:定期对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收到报卡后,首先需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并确定诊断是否符合诊断标准,对有疑问的卡片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查询与核对。

_、各个医护人员:

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不得隐瞒、谎报疫情。所有医务人员未经区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散布相关疫情。不得将患有淋病、梅毒、麻风病、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原携带者等疾病的患者及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公开,维护患者的隐私权。

防保科承担我院的传染病报告工作,负责报告的人员在接到有关科室传送的传染病或疑似病人报告卡时,即按要求进行网上直报,并将传染病报告卡及时报送北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其他临床科室要求:各临床科室人员接诊时要认真做好门诊日志登记,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诊断、发病日期、就诊日期、初诊或复诊以及医师签名”,外来人员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则填写现住地址原籍详细地址,有条件的必须留下有效联系电话。要求具体字体工整易认。

传染病管理制度 篇5

1.学校应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成立学校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计划和方案,落实校长负责制及各部门相应职责,规范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确保传染病防治措施在校内实施。

2.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

①规定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保证传染病发病信息获取渠道通畅、及时。

②学校卫生老师承担疫情责任报告人,主要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收集、核实、登记、报告和分析工作。

③学校发生的各类传染病应及时上报连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④建立学校传染病登记专册,做好传染病病例的登记工作。 ⑤学校发生师生集聚性发热或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按照《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要求落实相应的措施。

⑥禁止瞒报、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

3.加强学生健康情况检查工作

①开展每日学生晨检工作,掌握学生传染病发病信息,及时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建立晨检工作登记专册,做好每日晨检记录并执行相关工作制度。

②每周一次由卫生老师对全校师生健康、传染病发病及出勤情况进行巡查,并做好定期巡查记录。

4.落实消毒隔离措施

①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采取及时、有效的隔离措施,并严格掌握患病返校学生传染病的隔离期限,同时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和必要的干预措施,严格控制传染病在校内传播。

②按照“消毒隔离制度”要求,健全和执行学校消毒管理制度,实施预防性消毒和传染病终末消毒工作。

5.利用学校教育网络对师生开展健康教育,普及传染病预防知识。

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为了及时妥善处理学校发生的各类事故,全力维护学校的安全与稳定,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校事故报告工作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一、本制度适用于校内各部门、年级、班级

二、需要报告的事故包括触电伤害、食物中毒、传染病流行、饮用水污染、安全伤害事故等。

三、事故报告的主要内容

发生的事(故)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班级、人数、家长姓名、单位、原因、主要症状、采取的措施和处理结果等。

四、事故报告的程序和要求

1、班主任、教研组长、任课教师、处室主任直至校长室,在获悉突发事(故)件后,应详细了解情况,取得第一手资料,在处理过程中及时向校长室报告。

2、当事人应积极配合协助有关单位和部门对造成事故的原因进行调查。

3、班主任、任课当事人、工作人员、校医、部门主任应积极主动配合校长室开展工作。

4、事态严重的,校长室应在最短时间向区教育局、区政府报告发生的事(故)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班级、人数、家长姓名、单位、原因、主要症状、采取的措施和处理结果等。事态一般的应在一小时内向区教育局、区政府报告。

五、处罚

1、学校应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经调查确定为责任事故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事故责任人的责任。

2、对隐瞒不报、谎报或者缓报的,严格追究有关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石灰窑小学

20xx年9月

传染病管理制度 篇6

一、积极承担我区范围内的传染病防治管理任务,接受上级卫生、疾控部门的业务指导,分批分次组织医护人员接受传染病防治的培训,对新入院医生和实习生开展传染病知识培训并考核;

二、积极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教育,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故、蝇等病媒昆虫以及其他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的危害,做好传染病的宣传及疫苗预防接种工作,防病于未然;

三、认真做好消毒管理工作,对公共场所、公用器械经常进行紫外线消毒或其他方法消毒,杜绝传染病的发生;

四、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或密切接触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消毒处理和预防措施;

五、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对可疑患者立即要求去指定的传染病医院进行明确诊断或排除;

六、建立传染病管理网络,落实责任到部门或个人,对违反有关规定造成相应危害追究其责任。

传染病管理制度 篇7

一、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在法定报告时限内,以最快速度向本市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简称疾控中心,下同)报 告。

二、实行传染病首诊负责制。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及时转入传染病定点收治医疗机构。

三、建立传染病个案登盲目产,按照卡片登记项目填写齐全,不得漏项。掌握其动态情况,做好追踪随访。

四、做好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消毒隔离、应急救治、转院治疗等。必要时对病人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进行预防性消毒;对病人接触者,实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预防性用药。

五、协助疾控中心开展传染病症候群(如发热、腹泻、因病缺勤、缺课等)监测工作。建立监测资料档案,开展监测分析。

六、加强对结核病传染源 扫现与报告,配合疾控中心做好辖区内恢复期结核病病人的送药和访视工作。

七、建立健全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制度,开展防治知识宣传,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咨询、检测、转诊服务;协助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医学随记、医疗救助;妥善保管工和档案,严格遵守保密制度。

八、对传染病预防、治疗管理中,发生传染病疫情缓报、漏报、谎报、隐瞒不报,造成疫情扩大或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部门和责任人,应严格追究责任。

传染病管理制度 篇8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之规定,每个教职工及学生均为法定疫情报告人,分管领导为学校责任疫情报告人。任何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均有报告的责任和义务。

2、传染病防治报告程序。任何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在第一时间通知分管领导,分管领导应及时查看,发现可疑病例应及时报告校长、通知家长。若有3人以上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及时报告县教育局和县疾控中心。

3、坚持因伤病缺课登记和传染病登记,做好因伤病缺课学生情况反馈工作。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应及时报告,做到“四早”——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传染病控制措施

1、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应马上采取隔离措施,安排在指定场所进行观察,通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送医院治疗。

2、密切跟踪接触疑似传染病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避免疾病的蔓延。

3、对传染病人的居住场所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切断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途径。

4、疑似传染病的病人经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休学住院治 疗,待病愈并凭医院证明方可回校上课。

5、做好学生健康档案及疫情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建立完整的学生健康档案。

传染病管理制度 篇9

一、组织

学校成立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建立传染病病情报告网络,设专人负责寝室疫情管理、消毒等工作,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二、报告

寝室发生呼吸道或肠道传染病等疫情时,由寝室长报告宿舍管理员,宿管人员应迅速报告相关班主任、校医,校医在接报后同一时间内向学校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报告,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

三、监测

有疫情时,由寝室长负责落实晨检制度,对同寝室请假的学生要做好登记,报到宿管人员处,宿管人员负责询问原因,注意追踪,确保对传染病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四、处理措施

当寝室发生传染病疫情时,可采取以下消毒防御措施:

(一)管理传染源:发病学生应立即送医院诊治,明确诊断,并根据病情需要采取隔离措施。

(二)切断传播途径:对寝室采取如下措施:

1、空气消毒:

由各宿舍值日生负责开门、窗对流通风,每日四至五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必要时可采用紫外线灯照射进行空气消毒。

2、地面消毒:

由医务室负责提供消毒液,物管人员按要求配比消毒液后,用喷壶均匀喷洒每个宿舍地面和楼道、盥洗室等公用地面,每天一次。

3、重点部位消毒:

由各寝室值日生,把消毒液按要求配制好后,用布浸湿,对各宿舍门把手、壶把手、桌椅、门窗等宿舍成员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反复擦拭,每天一次。

4、物品消毒

对于被褥、衣物等需暴晒消毒,饭盒、水杯、面盆等洗具应煮沸消毒或用消毒液浸泡消毒。

(三)监测易感人群:寝室各成员应严密监测,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饭盒、水杯、毛巾等生活用品不混用,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五、记录

寝室疫情管理人员要按规定作好疫情的收集报告工作,每月一次传染病漏报自查,做好门诊日志、疫情旬报、传染病花名册、自查统计、奖惩情况等资料并存档。

六、健康教育

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如宣传栏、黑板报等,开展预防呼吸道、肠道传染病防病知识的正面宣传。教育学生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生活、学习环境的清洁与空气流通;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安排有关传染病防治的知识讲座,消除学生的恐惧思想。

传染病管理制度 篇10

1、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应马上采取隔离措施,安排在指定场所进行观察,通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送医院治疗。

2、密切跟踪接触疑似传染病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避免疾病的蔓延。

3、对传染病人的居住场所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切断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途径。

4、疑似传染病的病人经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休学住院治疗,待病愈并凭医院证明方可回校上课。

5、做好学生健康档案及疫情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建立完整的学生健康档案。